真没想到,现在备案已经这么轻松了。
一直以来,我的(一堆建了又拆的)网站都是远远地跑在国外的服务器上,从各种免费主机,到香港虚拟主机,最后辗转到了Linode。我并没有像许多人那样,有着追求自由,不愿意受监管之类留在国外服务器的理由,其实我只是单纯地嫌麻烦。
麻烦的备案制度
我最开始接触这一块的时候,其实也没什么国内国外的概念,只知道国内要备案,国外不用。加上那时候我还是个初中生,哪里舍得把钱花在这种地方,靠谱一点的免费主机几乎清一色都是国外的,自然而然就这么用下去了。虽然都说免费的才是最贵的,但毕竟没钱也没法子,看着自己的小网站时快时慢,时好时坏的日子,倒也挺快乐。
直到后来,我开始接触到新浪云的SAE,在当时的我看来,这可是个好东西啊。国内服务,速度快,稳定,和我之前用过那些免费主机比起来简直pro得不行。在当时应用租金还没出来之前(那时候白票免费云豆的垃圾站挺泛滥的,减少免费云豆来源和收取最低租金赶走了很多人),我觉得SAE的费用似乎也可以接受,唯一的问题就是备案。
于是我第一次尝试了备案。进行ICP备案,所在的服务商通常会提供代理备案,新浪云自然支持备案,只不过坑爹的新浪要求必须充值100元到余额才能在他这里备。我一咬牙,一跺脚,充。域名证书打印好了,手持证件拍照也拍了,正准备享受SAE上的舒适生活,结果一通电话打过来让我哭笑不得:我年龄不够,不能备案——我可是好好看过本省管局要求的,可没写有年龄限制啊!我的备案尝试就这么以失败告终。虽然是我本身没有到达限制的问题,不能怪别人,但这一整套流程,尤其是后面的邮寄幕布拍照,给我留下了备案极为繁琐麻烦的印象,此后一直影响着我。顺带一提,那100块钱我至今还没花完……
国内服务的诱惑
自从知道备案是件麻烦事之后,我就对用上国内的服务不抱希望了,但走着走着,总有那么些诱惑。
后来慢慢踏实下来以后,我开始用上了付费的VPS,稳定是稳定了,但心里总还觉得隐约有个疙瘩。虽然说延迟大了点,有时候速度慢了点,也不至于不能用。但是每当看到诸如七牛云存储、腾讯云CDN这类按量付费,成本貌似不高(当时的定价)又能提升体验的服务,总是心痒痒。
其实如果光是速度问题倒还好,反正“单机”站,就我一人偶尔开开,为这挖空心思没必要。最近汇率波动,美元兑人民币又破7了,我这一算才突然反应过来,Linode一个月5刀,算是常规价格,加个备份服务,2刀/月,也就两杯奶茶,不多,但是加在一起,一个月就是49rmb,这可就不算小数字了!与此同时阿里云的轻量应用服务器,1c1g1m的机器也就60rmb/月,甚至还有9.5rmb/月的学生机,转移到学生机每个月省下来的钱,以后再填到普通机器上,也是不亏的。
经过这么多诱惑,我终于动摇了:是不是该回来了?
备案流程的变化
时隔数年,我对备案的印象还是流程繁杂,麻烦,想想都累,但还是上网了解了一下。我听说阿里云现在用手机APP移动备案很简单,也不用邮寄幕布什么的了,顿时感觉有了希望(阿里快给我广告费)。这确实也符合我发现的一个不算规律的规律:现在能在移动端完成的流程,通常移动端的操作流程会比常规途径更简单方便一些,我也不知道为什么。
就这样,在多重的诱惑下,我决定发起第二次备案尝试。在电话客服的帮助修改下,我在周六顺利通过了阿里云初审(我还以为周六不上班来着),接着系统提示即将提交管局审核,预计需要6到20天审核完毕。看到这里,我原本以为好,我要进入漫长的等待了,结果周二就收到短信备案通过?!途中也没有接到管局电话审核,我都惊了,现在这么效率的吗……
Good Ending
总而言之,我现在总算有了备案号,可以解锁国内的各种云服务了。域名可以访问后,我立马折腾上了https、http2、ssl优化之类的东西,最后发现,那些CDN啊什么的,我曾经很想“搞一个”的东西,我目前反倒不需要考虑。对Wordpress没有做任何“优化”的情况下,清空网页和dns缓存,2秒多加载首页,虽然不算秒开,但足够了,反正“单机”博客嘛。以后想试试哪家的服务,弄个子域名过去新增接入应该就可以了,就是不知道这个麻不麻烦。
有了舒适保障,和不那么让人心痛的月账单,但愿我也能更好地把精力集中在书写记录上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