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peration Rone 启动一周

给自己的计划起代号名会不会太中二了?确实挺中二的。但那又怎样。

一个计划就应该有个炫酷的名字,要那种听起来就让人心潮澎湃,忍不住畅想这项计划带来的美好未来,然后脑袋一热立刻抄起家伙投身于伟大建设之中的名字。

要画饼,画最大的饼。

但是不能太具体,太过具体会扼杀人的想象力,它应当只是一个飘渺的代号,让人自由地发想它蕴含的意义,尽管它在被创建之时可能并没有什么含义,选择的理由仅仅是好听。

因此,我决定为每日一小时计划(或许现在该称之为行动)赋予正式名称:Operation Rone。

扯远了。Rone 从拍定开始已经进行了一周,这一周的情况,我不知道能否称之为顺利。的确,有了 Rone 这个冠冕堂皇的借口之后,想做不敢做的问题暂时性地被解决了,我每天都能大胆而无所顾忌地放下手头的任务,开始阅读小说或者学绘画。我用这几天的时间读完了买来已久的《无人生还》,并且开始阅读《东方快车谋杀案》,这是我第一次阅读阿加莎的小说,这位 “侦探小说女王” 完全没有让我失望;绘画完全从零开始学虽然有些吃力,不过多少也有了些进展。

但另一个问题出现了。我停不下来。一旦你对正在做的事产生兴奋或热情,那么让自己停下来通常不是那么容易。就像我在上一篇文章中说过的那样,一个小时常常只是个热身,就算让自己停下来,一段时间后总还是会想要继续。毕竟逃避压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是多么快乐啊。

怎么办?要中止吗?不,不可能中止。在这里中止意味着掐灭好不容易燃起的希望的火苗,把捡起来的梦想又再次扔回垃圾桶。

但如何解决这个冒出来的可爱的问题,老实说,我还没有想好。说到底,这个问题真的非解决不可吗?就像设定一个过早的闹钟,来让自己在醒来之后有充足的时间再睡个懒觉一样,一小时的自由时间明显过短了,那么超出一些或许反而才是正常的,“计划内的”。

先这样继续吧。我尝试这样说服自己。

每日一小时计划

如果你非常想要一样商品但没有买下它,那么它大概率会变成一个暂时性的心结,让你时不时回到商品页面看几眼,直到你拥有它。想要做的事情大抵也是如此。

数年前,我燃起过一股想要学画画的热情,最终不了了之。这样的结局是必然的,因为我只是空有一份热情,或者说冲动,除此之外系统性的学习方法和计划一概没有,只会对着 Pixiv 和画集描描图,美其名曰临摹。没有天分也没有基本功的我自然是临摹不好,热度也就随之消退而去。

不过即便如此,我心里总还是残存着一点冲动,总想画点什么,但想到自己连称之为蹩脚都算是自夸的画技,就立刻把笔放下,心想差点丢人。直到今天随手点开 Pixiv 的高级会员页面,看到高级会员附带的 “sensei” 系列绘画视频讲座,介绍上写着从入门篇到实践篇共有33个课程,新手和老手都适用。我知道我心里关于绘画的死灰开始复燃了。

Pixiv 高级会员 3000 日元半年,每月折合人民币三十多元。这笔支出不算难以接受,但也不是可以先开着放在一边吃灰的价格。于是我想起了我近年计划做的几件事:学习编程、学习钢琴、阅读购入的各种小说等文学作品,以上几件事没有一件被我长期坚持了下来,最多努力几天接着便是无尽的晒网环节,那么我可以合理推测,这一次学习绘画的目标也将难逃三分钟热度。

而这时候我意识到了,我正在面对的不仅仅是阻止我学习绘画的障碍,而是阻碍我所有——包括过去与将来——计划的大敌。在进行了一番并不严谨的快速分析后,我认为主要原因在于我无法有效地为同时进行的几件事分配精力,每当我想要做一件事时,我总会想到另一件更重要的事情该做,例如考前复习,但考试总是没有尽头的。它对我说,“嘿老兄停下,时间有限,你应该把我完成了再去考虑别的事情”,即使我并不会真的去做这 “更重要的事”,但它确实为我犯懒提供了绝佳的借口。

对此,我已经想到了绝佳的对策:每日一小时计划(名称暂定)。每天划分出固定的一个小时分配给兴趣上的学习,在这一个小时里,我抛去一切心理负担自由地探索,其余时间依然留给那些 “更重要的事” 。一个小时足够短,理应不会对生活节奏造成太大影响。我明白钢琴、阅读、绘画这几样每一样都需要投入巨量的时间和精力,这点时间或许连热身都不太够,但是我想,总比什么都不做要来得好。

三分钟热度,我现在正处于热度的第一分钟,拟出了天衣无缝的计划和宏大的美好愿景,但没有任何因素保证我能执行下去。因此我决定先执行此计划一段时间,观察其效果,如果收效良好,那么就将绘画学习再度加入日程;若是我没能坚持下去,也省了这冤枉钱。

结果会如何呢?

对于未来的思考

我在想,梦是不是该醒了。

我根本就不是什么搞技术的人,从前不是,现在不是,未来也没可能是。

在我开始接触计算机技术不久那时,我确实梦想着,未来能当个程序员,创造出很棒的东西,我现在也时常会这么想。但我的懒惰、我的不思进取已经完全毁了一切。在沦落到不得不为生存发愁的现在,我大概已经没有余力再去维持这样一个虚幻的、自我满足的梦境。

没有技术,也无法付出精力学习技术,又何来“技术博客”。所以,是不是不如接转型生活博客了?